我的童年一半喜乐一半忧愁,一半高兴一半忧虑,就像前面两篇文章中写到的那样喜忧参半。
尽管这样,我能在爸爸妈妈身边,倒也幸福地成长着。
该上初中了,本来3年的初中生活硬是让我跌宕起伏地读了5年。上初中第一年,我们需要再倒一个地方,乡镇初中部,需要住校,我在那里读了一年。住校的具体情景忘记了,只记得开设了英语,我学不懂,学不会,英语成绩不及格。
我的姑姑在大城市一所初中校当老师,听到这种情况,就让我去那里读书,这样第二年我就去了,复读一年初一。紧接着读初二。这时姑姑生下了小宝宝,姑姑家实在是太小了,只有一个单间,一个小院。无奈我又转回了县城,说县城可能会教学质量好一点。这样我回了县城读的初三。初中部高中部都在一起。那时也没有什么规划,初三毕业,顺利考上高中,就在本校读起了高一。两三个星期的时间吧,姑姑说这样不行,高中毕业能不能考个好大学,真是未知数。不要读高中了,这样,我再次来到姑姑家,复读初三。好在那时候学籍管理没有电脑联网,我离开高中只说不念了,班主任让我去校长那里,校长一顿盘问,我也没说实话。校长问,是不是姑娘家,家里面要早早把你嫁出去啊?我哭了,校长也不再问了。我就回姑姑家继续复读初三。
展开剩余81%事实证明,姑姑的决策是对的。我再次读完初三之后,姑姑一手给我规划安排,我考上了师范学校,读了3年师范,顺利回到当地成了一名老师,从此端上了铁饭碗。跌宕起伏的5年初中生活,是我的青少年时代,回忆也是满满的。
想家是真的。初一那年来到姑姑家时,那个想家的滋味真的不好受。因为我从来没有离开过家,现在离开爸爸妈妈生活,天天想家,哭鼻子。姑姑是刚成家不久,就把我带出来了,姑父对我也很好,领上我买书包,买文具,我那个最珍贵的大大的塑料文具盒就是姑父领我买的。在姑姑家读书的这几年,姑姑姑父对我像对自己的孩子一样,这份恩情我一辈子都忘记不了。最关键的是姑姑给我规划未来,规划出路,这条路非常明确,我就奔着这个目标而去,最后我才成为了一名老师。
教学质量是好的。我的初中生活在城乡之间来回切换,这种体验让我真切地感到大城市的教学质量确实是好。我在乡镇读初一,英语太吃力了。不仅是我,整个班级都是,好像能考60分的学生也没有几个,大部分不及格。这一方面说明农村的孩子没有英语的环境和基础,另一方面也说明老师的教法还是有欠缺的。而我去了大城市再读一年,英语成绩都是名列前茅。我可以用两个例子来说明。一个例子是英语竞赛我差不多拿满分。我们初中6个班,每个班50多接近60人。每年要选拔英语尖子生进行英语竞赛,我就是被选拔在范围的人选,而且竞赛的结果我几乎是满分,就是说没有得满分,但仅仅是毫厘之差,就是竞赛里面的最高分。我感觉英语老师讲什么我都能听得懂,再加上自己努力背单词背课文,英语成绩突飞猛进。还有一个例子是街上碰见外国人,可以简单地给他们指路。有一次有两个一男一女,要去我放学路过的地方,我也很大胆地问他们去哪里,然后我们还能简单地对话,现在还记得他们给我比手势,说他们说法国的。
能遇到专家级别的好老师。上面我讲了教学质量是好的,讲了我的英语成绩突飞猛进。当时的英语贺老师只能说方法多样、灵活,能让我们都张开嘴巴大胆大声地说英语。贺老师只能算是学校优秀的老师,最多了在区里面评个先进教室。而我遇到的语文杨老师,那可是国家的特级教师,国家级的人才。他是研究魏书生的专业人才,杨老师出版的书籍很多,全国各地到处演讲、做讲座,当然这是后期的。当时教我们时,已经是非常了不起的人物。我的语文成绩一直不错,成为杨老师的学生之后,积累的东西越来越多,语文素养明显得到了提升。作为名师的杨老师最大的优点,或者说他最拿手的方法就是让我们多读多写,不像乡镇语文老师抱着一篇课文讲几天。在我印象中,杨老师讲过什么课文,我没有记住,只记得常常在下午,杨老师会在黑板上抄写一些美文,我们也抄写在积累本上,晚上背会了,第二天一早来到学校,杨老师就在教室门口坐着,进一个背一个。“明日复明日,明日何其多。我生待明日,万事成蹉跎。世人皆被明日累,明日无穷老将至。晨昏滚滚水流东,今古悠悠日西坠。”还有好多散文,只要提醒第一句,现在也朗朗上口、背得出来。我想这就是训练我们的语感吧。有时杨老师会给我们留一篇话题作文,第二天早自习时,我们只管高声读书、背课文,把写好的作文放在桌角,也不用誊抄,只拿出草稿本即可,我们也没觉着有什么负担。杨老师走一圈大致看一遍,快下课时,杨老师简单总结一下,把那些构思新颖独特的文章给我们做个大致介绍,开阔我们的视野。
杨老师还带着我们去乌拉山夏令营,让我们体验生活。坐车、在一个学校教室里的桌子上睡觉、进山,当然系列的作文就写出来了。
数学攀老师也是专家级的老师。攀老师留给我的印象是讲课思路非常清晰,逻辑性强,一句废话也没有。我本来是喜欢学文科的,对于理科好像脑子反应不灵光,但是潘老师讲课我听得懂、不费力。我那时除了课本,还做课外的习题。晚上有不会的我就会去潘老师家,让老师给我讲解,潘老师非常耐心地辅导我。我记得潘老师带5、6班两个班的数学,周末两天上午,潘老师会把两个班的优秀学生选出来进行培优有一些,也是满满一教室学生。我记得有一次潘老师讲了一道高难度的题,没有一个会的,我给站起来讲的,讲得头头是道。
我还是品行兼优的好学生。我记得特别清楚的是,教室墙上有“光荣榜”,杨老师是班主任,利用学习学习园地激励我们,我被评为“红花少年”,激励对于我们太重要了,就是一股无形的动力。
很美好的时光,初中生活虽然学习艰苦,但我没有感觉到辛苦,而是学习得非常勤奋、刻苦。初三毕业,我参加中考,考高中和考师范一张试卷,只是考师范不加英语成绩。我以优异的成绩,既被重点高中录取,又被师范学校录取。
我选择了去师范学校读书。可惜了我的英语成绩。不过,我的音标学得非常准确扎实。在辅导儿子学习和辅导学生时都用上了派场。儿子读书时,英语老师让家长考单词,我可以拼着音标去考儿子,哪怕是上高中了,我拼读得也非常准确。还有教了一辈子书,总有家长让给他们的孩子补补课,那么我就是全科语数英都能辅导。
写了这么多,忽然想起伟大的物理学家爱因斯坦说过一句名言:“教育就是当一个人把在学校所学全部忘光之后剩下的东西。”确实是啊,我在读第二个初一时,有幸遇到了名师,他们教给我的就是英语要开口说话,语文要多读多写,数学要思维清晰。
这三位老师可以称得上是我的恩师,我也当了一辈子老师,而且是地区名师,我从他们身上汲取的营养运用了一生。
发布于:内蒙古自治区易倍策略-炒股配资学习-正规好的配资平台-上海平准股票公司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