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酱园弄·悬案》是陈可辛导演历时九年(2016年立项)筹拍的悬疑大片,投资高达5.5亿,聚集了章子怡、雷佳音等31位明星演员。本片作为暑期档的开局之作,曾被寄予了极高的期待,大家对它的评价也充满了好奇和期待。
电影灵感来源于民国时期伪政权统治的最后阶段,背景设定在抗日战争胜利前夜的上海。电影讲述了一起轰动一时的民妇杀夫碎尸案,这件事被列为民国四大奇案之一。而这一案件,也成为了当时街头巷尾,报纸记者争相报道的焦点。故事的主人公是瘦弱女子詹周氏(由章子怡饰演),她长期遭受丈夫的家暴,最终将丈夫杀害并碎尸,案件引发了巨大的社会关注和疑点。随着情节的推进,悬疑氛围愈加浓烈,观众对詹周氏的命运充满好奇。
展开剩余83%然而,这部电影的实际表现却让人失望。自从春节档后,影市缺乏亮点,许多观众对《酱园弄》的到来抱有希望,希望它能成为票房救星,带来一场振奋人心的观影体验。但电影上映后,口碑迅速下滑,短短几天,评分和评价几乎崩塌,票房也未能达到预期。到7月19日,这部电影在全国的票房收入只有3万元,30天的累计票房为3.7亿元,远远低于预期目标。
更让人失望的是,豆瓣评分也仅有5.7分,与当初的大投资、大卡司相比,显得相当不尽人意。最初预期的10亿票房目标几乎成了泡影,现阶段预测其最终票房也难以突破4亿元。
那么,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了这部电影的失败呢?问题出在哪里?
**情感走偏,观众失望**
首先,电影的问题并不在演员上。问题在于导演的情感表达。影片中,黑警和女犯人之间的对峙戏份过多,彼此频繁对话,互相威胁,演绎过程冗长,场面十分拖沓。根据当时的社会背景,黑警杀死一个囚犯应该是轻而易举的事,但影片却花费大量时间在两人之间的对话上,导致情节失去紧凑感。反转设置本应充满戏剧张力,但导演却没有掌握好节奏,最后只剩下无力的荒诞感。
影片想要表达的家暴和杀夫问题,原本是可以深刻探讨的社会主题。现实中,不论是男女暴力,还是家庭暴力,都是普遍存在的,但影片却强行将其与政治正确、女权主义等概念挂钩,刻意让电影看起来充满“主旋律”色彩。这种生硬的插入让观众感到不适,反而让电影的情感与叙事变得极其牵强,男女情绪对立的台词也无形中让电影更加撕裂。
**明星阵容浪费,演技没发挥**
这次影片之所以引起关注,除了导演之外,最大的卖点便是豪华明星阵容。章子怡、雷佳音、杨幂、易烊千玺等大牌明星都加入了该片,陈可辛的号召力和明星效应本应带来可观的票房和观众期待。然而,电影中这些演员的表现并没有得到充分的发挥。
章子怡饰演的詹周氏,本应是一位复杂且内心丰富的角色,但她在影片中被过度塑造为面容憔悴的“悲情角色”,虽然演技无可挑剔,却让人难以从角色本身感受到更多层次的情感。雷佳音的黑警角色则被弄得不合适当,过度的化妆和不合理的角色设定让观众难以投入,而其他演员,如杨幂和赵丽颖,尽管演技表现还行,但戏份过少,基本成为“打酱油”的角色,难以对剧情起到推动作用。
**题材与风格的割裂**
如果电影单纯围绕民妇杀夫案展开,将家暴、暴力等元素呈现出来,辅以悬疑色彩,或许会是一部不错的作品。然而,导演在处理故事时,加入了太多额外的情节和政治意味。影片后半部分那些充满忧国忧民台词的对白让观众的观影体验迅速下滑。
而且,影片的风格混乱,前半部分充满悬疑元素,后半部分却尝试加入历史政治的叙事,最终导致了风格的割裂,节奏也因此变得失衡。
**修改过度,质量下滑**
电影的剪辑和分拆,也为影片的失败埋下了伏笔。最初版本的《酱园弄》在戛纳电影节放映后就引发了不小的争议,许多人批评影片叙事节奏失衡,导致观众对电影的期望值越来越低。片方决定对影片进行重新剪辑,甚至分拆为上下两集,结果却是问题更严重。如今,电影的风格变得更加混乱,剧情也愈加拖沓。
陈可辛或许未能吸取前人的教训,毕竟,《太平轮》分拆后的惨败还历历在目。
**结语**
从目前来看,《酱园弄》无论是剧情、演员表现还是风格,都未能满足观众的期待,票房远未达到预期目标,反而成了投资方的巨大亏损。剩下的问题是,第二部是否能够吸引更多观众,陈可辛的导演生涯是否能够从这次失败中重新站起来?
发布于:山东省易倍策略-炒股配资学习-正规好的配资平台-上海平准股票公司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