洗碗机的日常使用与维护直接影响其清洁效率、使用寿命及卫生安全,以下从操作规范、维护要点、故障预防等方面详细说明注意事项:
一、使用前的准备与装载规范
1.餐具分类与预处理
避免超限餐具:勿放入非耐高温塑料餐具(如密胺碗需确认耐温≥70℃)、带涂层易脱落的餐具,防止高温变形或涂层剥落污染设备。
残渣初步清理:除渣机去除餐具表面大块残渣(如骨头、菜叶),但无需过度冲洗(除渣机可处理残余米粒等),避免浪费水资源。
2.装载方式(以传送带式为例)
碗碟倾斜摆放:碗口向下倾斜 15°-30°,杯口朝下倒扣在专用夹具上,避免积水;。
间距控制:餐具之间保留 2-3cm 空隙,避免堆叠或紧贴,防止因遮挡导致清洗不彻底;刀叉、勺子等小件餐具需放入专用网篮,避免掉落卡住传送带。
二、日常使用操作要点
1.启动前检查
水位与水温:查看各环节水箱水位(需高于最低警戒线),确认粗洗水温≥40℃、精洗水温≥50℃、高温浸泡水温≥70℃,加热系统异常时暂停使用。
洗涤剂与耗材:检查洗涤剂、催干剂余量(按日均 1 万套计算,洗涤剂日耗约 50-80L),浓度按说明书调整(精洗环节洗涤剂浓度建议 0.8%-1.2%)。
2.运行中监控
观察传送带:注意餐具是否移位、堆叠,传送带速度是否稳定(标准 0.5-2 米 / 分钟),发现卡顿立即按急停按钮,检查是否有餐具掉落或残渣缠绕。
水质与浊度:粗洗水箱水浊度超过 10NTU 时需换水,精洗水箱浊度超过 5NTU 时启动过滤循环或补充新水,避免脏水反复喷淋影响清洁效果。
三、每日维护与清洁步骤
1.各环节设备清洁
除渣机:停机后拆下传送带滤网,用高压水枪冲洗孔隙中的残渣(重点清理面条、纤维缠绕处),检查排渣斗是否有残留,每周用柠檬酸溶液(浓度 5%)浸泡滤网 10 分钟,防止水垢沉积。
喷淋系统:拆卸喷淋管堵头,清除内部堵塞的残渣(如米粒、碎玻璃),用细铁丝疏通喷嘴孔(直径通常 2-3mm),确保水流喷射角度无偏差。
水箱与管道:排净各水箱污水,用刷子刷洗水箱内壁及底部沉淀物,粗洗水箱重点清除油脂层,高温浸泡水箱需检查加热管表面是否有水垢(可用 10% 柠檬酸溶液浸泡 30 分钟后冲洗)。
2.关键部件保养
传送带张紧度:每日检查传送带是否松弛(下垂量≤2cm),通过张紧轮调节松紧,避免打滑或跑偏;链条式传送带需每周涂抹食品级润滑油,防止锈蚀。
传感器校准:擦拭水位传感器、温度传感器表面的水垢或污渍,确保信号传输准确(如高温浸泡槽温度传感器误差超过 ±2℃时需校准)。
四、周期性深度维护(按使用频率设定)
1.每周维护
水质软化处理:检查软化水装置树脂罐的再生效果(钙镁离子含量>50ppm 时需再生),添加再生盐(每 100L 树脂添加 10kg 盐),避免结垢堵塞管道。
烘干系统清洁:拆下热风出风口的中效过滤器,用清水冲洗灰尘,晾干后装回(累计使用 3 个月需更换),检查加热管表面是否有油污堆积,可用湿抹布擦拭。
2.每月维护
整机消毒:运行空载程序,向浸泡池中加入含氯消毒剂(有效氯浓度 500mg/L),循环浸泡 30 分钟,杀灭管道及水箱内的细菌,防止异味滋生。
电路与控制系统:检查配电箱内接线端子是否松动,微电脑控制面板是否有按键失灵,记录各参数设置(如水温、传送带速度),避免误操作导致程序紊乱。
五、故障预防与安全提示
1.常见问题预判
喷淋压力不足:可能是滤网堵塞或水泵叶轮磨损,先检查粗洗水箱滤网,再测试水泵压力(标准粗洗≥40kPa,精洗≥60kPa),低于阈值时更换滤芯或叶轮。
烘干效果差:若餐具表面潮湿,先确认热风温度是否达到 60-80℃,再检查风刀风速(≥20m/s),风刀角度偏移时需调整至与餐具表面呈 45° 角。
2.安全操作规范
高温防护:设备运行时避免触碰高温部件(如加热管、高温浸泡槽),维护时需待水温降至 50℃以下再操作。
电气安全:非专业人员禁止打开配电箱,发现漏电、短路等故障立即切断总电源,联系售后维修(建议每季度由厂家进行电气系统检测)。
六、节能与效率优化
错峰运行:利用低谷电价时段启动设备(如夜间加热水箱),高温浸泡槽的热水可保温过夜(温差≤5℃/ 小时),减少重复加热能耗。
废水回收:将精洗与高温浸泡环节的废水经多级过滤后,回用于粗洗或除渣机喷淋,可降低水耗 30%-50%(需配备废水处理装置)。
通过以上系统化的使用与维护,既能保证洗碗机日均 1 万套餐具的处理效率,又能延长设备寿命(正常维护下使用寿命可达 8-10 年),同时确保餐具清洁符合卫生标准。
易倍策略-炒股配资学习-正规好的配资平台-上海平准股票公司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